您现在的位置是:网站首页> 新闻快讯> 软件使用 新闻快讯

飞信免费发短信(飞信 群发短信)

小玉2023-07-05软件使用 268人已围观

简介飞信如果当年一直免费,能不能干掉微信?飞信不可能免费!飞信本身在用户体验、交互设计上还是不错的,如果坚持迭代开发不断完善,说不定微信发展不起来。

飞信免费发短信(飞信 群发短信)

最后更新:2023-07-05 01:06:59

推荐指数

飞信如果当年一直免费,能不能干掉微信?飞信不可能免费!飞信本身在用户体验、交互设计上还是不错的,如果坚持迭代开发不断完善,说不定微信发展不起来。但是,飞信是不可能一直免费试用的。一,飞信必须收费,注意,是必须。因为飞信诞生的年代里,短信是运营商主要的盈利业务之一,那不可能移动自己搞个免费的东西然后自己把自己的利润点给干死,所以飞信必须收费。当年光拜年短信就有几十亿的收入,实打实的。而微信,飞信类的应用是免费的,运营商也没办法自己革自己的命。二,飞信不可以免费,注意,是不可以。因为移动是国企,国企搞这么个玩意,每年研发、运营、维护的开支都在明面上,如果飞信免费,那这个窟窿只能越来越大,这就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了,这责任移动担不起。三,飞信不能玩用补贴干死对手后靠垄断挣钱的“互联网模式”。在2G时代,中国电信业其实就是移动联通两家的事,且移动是占绝对优势的,那么移动可不可以直接把自己的资费降到一半甚至接近免费,利用体量和资源优势熬死联通,待一统天下后再把资费提高呢?私企民企这么干一点都不新鲜,耳熟能详的价格战嘛,但国企,做不到。明白这个事,其实就知道,飞信的结局是个必然。国企不弱智,反而是一帮最精明的人当年在鹅厂还没成长为巨无霸的时候,移动联通甚至有人提出将通话和短信免费,提供互联网增值服务的模式,这比后来的鹅厂模式要早很多年(参考鹅厂免费游戏模式,看看鹅厂各大免费游戏的营收额,那是个什么数字)。但是没人敢实施。没有人敢拿自己的前途生涯去冒险。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九月底就要彻底停运了,虽然已经十多年不关注飞信了,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,还是不免会有些许的唏嘘。记得第一次知道飞信是在2007年,我有个初中同学在政府部门上班,当时他就用飞信。那时候还没有微信,移动互联网还是2G的时代。大家互相交流除了打电话,就是用短信了。有天我就发现,我这个同学给我发的短信前面都有个logo,我记得好像是“中国移动飞信业务”,而且每条短信内容的开头都有这个前缀。当时我很奇怪,我就问他,你每条短信前面怎么还有“冠名”啊?这个飞信是什么玩意?他给我解释,说飞信是用电脑发的短信,因为走的WIFI网络,所以不用再花钱了。总结起来一句话:用电脑打字比用手机打字快,而且短信还要钱,大概是一毛钱一条,而这个不花钱。我当时觉得这可是好事,这便宜我得蹭呀,于是我也开通了飞信,有段时间还用得很频繁。不过飞信也有弊端,最坑的就是飞信壁垒意识太强,只能移动用户间使用,屏蔽了联通和电信。这就尴尬了,总不能为了使用飞信,重新换个移动的手机号吧?那就太麻烦了,还不如忍忍,继续用短信呢;另外用电脑发飞信才能薅到免费这个羊毛,这本身就有局限性,那时候谁能保证无时不刻身边都有电脑,而且还有网络呢?2011年伴随着智能手机和4G移动网络的普及,微信借力横空出世,它没有用户壁垒,只要是微信用户,无论移动、联通还是电信都可以使用,而且有QQ的用户可以直接拥有微信账号。就这样,凭着QQ积攒的天量用户粘度,微信瞬间爆火,而且无人可挡。以我一个IT小白的眼光看,微信就是在复刻飞信。所以,单论超前且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的话,飞信团队是碾压性的。也就是说,国企不是没有人才,相反的,人才水平很高。但是企业高层在战略发展上存在重大问题,白白浪费了先机,将广大的市场拱手让人。飞信的遗憾已经无法挽回,它的落幕也代表了一群人青春的结束……飞信业务和微信1.0差不多。只是当年移动的短信太挣钱了。所以错过了发展期。新湖南湖南日报客户端官方账号一代神器落幕!背靠中国移动,比微信早4年出现,注册用户达5亿那是推出的晚了。如果刚开中文短信时(约2000年前后),推个飞信,现在也没微信什么事了。聪颖小鱼td2019年,罗永浩推出了聊天宝 2019年,张一鸣推出了多闪 2019年,王欣推出了马桶MT 2019年1月15日对于社交界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,有三款来头不小的社交软件都在这一天发布了。聊天宝背后是锤子科技的罗永浩,多闪的背后是字节跳动的张一鸣,马桶MT背后是快播的王欣,值得一提地是,当时这三款软件虽然没有直接对标微信,但却都希望挤进网络社交这个圈子里。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,这三款软件推出得快,消失得也快,不到一年的时间,没消息的没消息,团队解散的解散。或许微信之后,很难再有现象级的社交产品出来了,即使有很快就被市场淘汰了。就像当初的微博一样,从原来的搜狐、网易、腾讯、新浪四家竞争,到最后只剩下新浪一家。对于罗永浩和张一鸣来说,这或许只是一次尝试,而对于王欣来说,这是快播之后,又一次的巨大打击。当年微信取代飞信,很多人觉得很是可惜,觉得中国移动错失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机会!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,飞信被取代是必然,即使没有微信还会有其它信来取代飞信!原因如下:1,中国移动和微信的盈利方式的不同就已经决定了飞信的命运了!中国移动主要业务是手机通话、手机短信、彩铃和网络流量,现在4G和5G已经成为主要收入来源!微信不收费靠增值业务盈利,主要业务有网络游戏、社交网络、网络广告、金融科技+企业服务等!再来看看飞信能给中国移动带来什么收入!因为也是免费的所以不能带来任何收入,不但不能带来收入,还影响了当时每年给中国移动带来几百亿收入的短信业务!不赚钱还影响自己的主营业务收入,留它何用?2,微信和中国移动并非完全竞争关系,虽然微信电话对中国移动通话业务有些影响,但是网络流量费惊人,中国移动是最大获利者!每年腾讯公司消耗几百亿的流量费,大部分中国移动所得,更大的流量费产生于微信用户,微信现在有12亿的用户,虽然微信不收费,但是微信消耗的流量却是收费的,平均每个微信用户使用微信消耗的流量每月8-10元,每年100元左右,总共高达1200亿的流量费用!这些大部分进入中国移动腰包!可以说微信崛起,中国移动是最大受益者!如果飞信真的取代了微信,中国移动这1000多亿的收入就没有了!大家看看手机上是不是也会收到智慧乡村发的12500开头的信息。因为每个月有0.1元的扣费,不论发不发短信,发多条短信都会显示扣款。因为质疑打电话10086,得知结果是我订了和飞信业务。但是我的电话详单里,没有扣费业务和增值业务。10086说她没法核实这个不是我订的……直接挂电话了,头条发出来让大家看看。不是0.1元的事,是中国移动乱扣费,捆绑业务不告知消费者的侵权行为。多少人不在乎0.1元也不会去查原因,就是这样滋生乱扣费违法乱纪现象。@中国移动@央视新闻中国移动出手挑战微信,推出“5G新通话”,按分钟计费,能成功吗?微信基本上每一台手机上都有装,已经取代短信、电话等方式,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软件。对于这样的变化来说,无疑是动了运营商的奶酪,如今只能靠流量资费来赚钱,手机通话和短信等功能使用率严重下滑。所以,随着5G的不断发展,中国移动也是探索新的功能,日前就发布了新的5G新通话,来对标微信的视频通话,不需要下载应用,具备超低时延、超清画质、不占流量、一键视频四大优势。不过,有人表示中国移动要是按分钟计费的话还是会失败的,飞信比微信早出来4年,依然失败了,想要战胜微信的话,起码还是要有些互联网思维的。比如说,免费通话,依靠广告费赚钱;或者产生了一定的用户量之后,发展平台模式等等,仅仅保守的进行运营,想要战胜微信无疑是以卵击石,毕竟如今的用户已经习惯的免费的午餐。大家觉得呢?2011年的移动和腾讯之间的分歧2011年,移动有一位新上任领导就拿广东的腾讯说事,认为这个数据业务自己不能挣钱的原因在于腾讯的一家独大,庞大的用户群体占用移动花费巨资占用的运营商网络,而且这种模式为其他的数据业务没有流出来多少网络空间,自己的数据业务也大受影响。可以进行谈判,当时据说考虑的收费思路有两个,移动可以让腾讯用户继续保持现有套餐,大约是5元的手机QQ包月,但是腾讯需要按照每月数千万给移动支付信道费用,钱要企业出。另一种是给目前的套餐上条数限制,比如500条,超出的部分按照短信业务计费,双方各自分成,钱是用户出。回头来看这两种方式,收益的只有移动一家,损失的几乎都是腾讯,他肯定是不愿意,采取的策略就是拖,一直拖到大部分手机用户业务从2g迁移到3g为止,甚至代价是换卡。这个时间段,大部分国内的运营商其实完成了3g基站的铺设工作,只是用户还没有一下子完成制式的提升,想支持移动花费巨资完成的TD网络也需要时间,因此他自己搞了飞信和彩信,想和短信息一样拓展业务模式,同时想和腾讯的QQ竞争。在推广3G业务上面,也知道数据是主流,因此想发展视频,其他运营商也差不多类似的思路,要知道这时候的数据量是按照M来计费的,几十元的套餐差不多有50M左右流量,两百元的套餐也许有500M流量,注意这个就到头了,如果不小心超过了,移动公司是按照每M大约3毛钱的资费标准收取的,算下来每个G的数据价值在300以上。移动和腾讯的分歧就在这里,大量的QQ用户支撑了已有网络的数据量,移动只能在不同的数据套餐内提供保障,面对海量用户迟迟不能变现,相当于管道内到处流过含着金沙的数据流,自己只能看。后期用户发现手机能承载更多业务模式的时候,自己的收获就更少了,原本是自己控制了高速公路的收费站和阀门,到头来自己确双手空空,甚至不得不面对客户的流失。面对那个数据转型的关口,移动始终没有找对方向,腾讯自己却悄无声息的发展了微信业务,一大群移动APP跃跃欲试,终于在4g时代大放异彩。在2011年的前几年,两者算是抱团取暖,双方各得所需,数据量不能承载之后,双方就渐行渐远了,双方都有很多业务伸到了彼此领地。闲暇之余,有空去了一趟大学,发现许多大学生用的手机几乎都是苹果,iphone11,iphone13多的是。大学生活还主要是靠父母供养,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这样有钱花呢?记得我们上大学的时候,基本都是诺基亚,摩托,索爱,山寨机等等,一个月30m流量包月都用不完,通知全靠发短信,哦,还有一个叫飞信的东西,古早了[机智]也有网友有不同的观点,认为:第一,学生很多买二手苹果的第二,学生经济不一定差第三,苹果在校园没那么强大的号召力,尤其是工科院校。第四,好的大学生没有那么肤浅,没人会觉得买个苹果就怎么滴了,不信你去985看看,苹果比例真的不高。这群人其实看的很明白,他们自己毕业以后不出问题,大几率会是社会精英阶层,根本不必在乎几千块钱。所以,从学校阶段就开始重视人设培养了,不会让人觉得自己才识肤浅的,用苹果除了真的好用,没有其他。可能是我老土了,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!但这些个大学生,多数花的是父母的血汗钱啊!#大学生活那点事#@笑谈欧巴

很赞哦! (0)

文章评论

来说两句吧...

验证码: